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踏枝 第248节 (第2/2页)
??再突兀、再不踏实,事情摊在眼前了,就需要她沉下心来梳理。 ??很小的时候,祖母教她女红。 ??穿针引线,急不得。 ??劈线分线,更要耐住心思。 ??但凡有一瞬间燥了间燥了,胡乱一扯,那一段线就全废了。 ??祖母循循教导的话语,巧玉依旧记在脑海里。 ??深吸了一口气,又徐徐吐出来,她让自己尽量平静下来。 ??“您说,”巧玉弯了弯唇,挤出一个不算好看的笑,“奴婢听着,会好好听。” ??“念之的亲生母亲是我的表姐……”老夫人放慢语速,与巧玉解释那年发生的事情。 ??太子被害,死前将妻儿的安危托付给了林宣。 ??太子妃早产生下儿子,好在照顾得当,孩子慢慢养回来了。 ??等到女儿出生时,他们换了孩子。 ??做父母的,如何能不牵挂亲儿? ??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他们就只能忍住,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女儿寻一户可靠的好人家。 ??而后,一年又一年…… ??林宣病故,她把巧玉带回身边,她与长公主、林芷一起等待念之长大,长大到他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去做选择的时候…… ??“他是自己弄明白的,”老夫人道,“可能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吧。他自己弄清楚,想透彻,然后,走下去。” ??巧玉一直没有开口。 ??正如她自己说的,她很认真地在听老夫人的讲述。 ??这段尘封了二十多年的旧事里,有太多的人,太多的抉择。 ??她不是不能理解他们的选择。 ??她长在相对宽裕的民间家庭,但她的祖母、父母都经历了乱世,他们会回忆很多旧年苦痛。 ??进府之后,她从嬷嬷们口中了解了定国公府。 ??建过的功业,付出的鲜血。 ??她不懂朝堂上这样那样的事,可她明白什么是骁勇、什么是忠义。 ??如果,她不是故事里那个女儿,她一定会鼓掌、会赞叹,为这份高义、奋勇、孜孜不辍。 ??可她是啊。 ??她是那个女儿。 ??她感受到的,是痛苦与无奈。 ??这种情感,并不是来自她的内心,而是老夫人的内心。 ??明明,老夫人想表达的仅仅是对她的“愧疚”,可她感觉到的,是老夫人想要藏起来的真心。 ??这就是母女吧…… ??痛苦也好、无奈也罢,来自于当年老夫人自己的选择。 ??老夫人想自己扛着,绝不想把压力给到她。 ??哪怕是无意识的。 ??可是,她们是母女啊。 ??心连着心。 ??她又岂会不懂? ??她是故事里的那个女儿,所以,在赞叹之余,她也会难过,会痛心。 ??在她什么都不知道的童年岁月里,母亲是如何独自品尝着对她的思念呢? ??当年的决定是迫不得已。 ??两个襁褓里的孩子,根本没有置喙的余地。 ??现在不同了。 ??国公爷、皇太孙他选择迎难而上。 ??那她也不想落后。 ??“奴婢还没有想得很明白,”巧玉整理着思路,坦率地实话实说,“不是不信,也不是怪谁,而是,奴婢、奴婢很彷徨……可是,奴婢会继续想,也相信自己很很快理顺,适应起来……” ??不能做缩头乌龟。